【资料图】
央视网消息:航天技术不仅可以穿在我们身上,还能吃进我们嘴里。在北京的一家航天育种实验示范基地,记者就看到了用上过太空的育种材料培育的瓜果蔬菜。
总台央视记者 吴天白:我手里拿的这颗小番茄就是通过航天育种技术培育获得的,虽然它的外观看起来和传统小番茄没有什么两样,但通过航天育种技术的培育,这种小番茄产量更高、味道更好。
神舟绿鹏农业科技公司育种团队负责人 晏武:像地面的小番茄一般生长到6穗到7穗果,但是像这种一年能长到20多穗果,同样一平米的产量可能是3倍到4倍。
航天育种可以利用太空独有的宇宙辐射、微重力和高真空等空间环境因素的复合作用,获得更丰富的育种材料,让育种专家能更快地培育新品种、缩短育种周期。
神舟绿鹏农业科技公司育种团队负责人 晏武:这个品种是我们的杭椒24502,这个是一个网纹甜瓜,那边是个灰绿皮的,这边是黄皮白肉的品种。我们棚里面一共种了有100多个品种,有些品种抗病,有的品种非常好吃,有的品种产量非常高。好的品种我们也是大力推广,在国内都有一定的种植面积。
在航天育种实验示范基地,记者了解到,自1987年我国首次将水稻、辣椒等农作物种子送上太空以来,我国先后40多次通过返回式卫星或载人航天器,把上千种植物种子送入太空。通过国审或者省审的航天育种新品种超过300个,年种植推广面积3000多万亩,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赵辉:航天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科技创新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利用它(进入太空)的能力和资源。神舟十六号任务中,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面向社会征集航天育种的搭载实验项目,支撑国家农业和种业科研机构和育种家的科学研究和品种选育。
关键词:
“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”展演活动在凤翔学校顺利开展
信阳市市文广旅局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放权赋能培训会召开
淮南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
”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“在榆林成立
定了!在郑州举办的2022中国非遗年会延期举办
喜讯!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“古籍修复技艺”被列为省级非遗
从“非遗进校园”到“非遗在校园”!广东发布20个优秀案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