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选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招录考试的学科之一——申论,尤为注重对考生“解决问题能力”的考查。如何快速“解决问题能力”呢?中公教育认为还需做好以下两点工作。
(资料图)
【示例】
问题1 y形路口的公交车站牌,至少有15条不同线路的公交车在这一站停靠。
问题2 公交车站附近没有人行横道,过街存在安全隐患。
问题3 公交车站点往返路线不一致,“有去无回”。
问题4 住宅小区和轨道交通车站之间存在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
问题5 走路出行不便,路面坑坑洼洼,也没有路灯。
问题6 骑自行车不方便。成本高,容易失窃,也没有位置停放。
问题7 黑车聚集
【解答思路】
我们要提炼出每个问题的核心(即主要问题),以便剔除复杂信息,对问题有把握
【示例】
问题1 y形路口的公交车站牌,至少有15条不同线路的公交车在这一站停靠。
==公交车站太密集
问题2 公交车站附近没有人行横道,过街存在安全隐患。
==没有过街通道
问题3 公交车站点往返路线不一致。“有去无回”。
==公交车站“有去无回”
问题4 住宅小区和轨道交通车站之间存在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
==“最后一公里”
问题5 走路出行不便,路面坑坑洼洼,也没有路灯。
==路面不平,没有路灯
问题6 骑自行车不方便。成本高,容易失窃,也没有位置停放。
==骑车不方便
问题7 黑车聚集
然后,仔细观察每个主要问题,就会发现某几个问题有同样的词汇,那么,我们就可以按照同词法对问题进行归类了。
问题1+问题3 ==公交车站设置不科学
问题2+问题5 ==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
问题4 “最后一公里”
问题6 骑车不方便
问题7 黑车聚集
首先,从问题推对策
【例】问题1(公交车站太密集)+问题3(公交车站“有去无回”) ==公交车站设置不科学
推导对策:科学设置公交站点。同一地点可设置两个间隔100米左右的站点,避免车流集中;尽量保证往返路线一致,否则应在站牌、通过车上广播等做好通知。
其次,从原因推对策
【例】问题:城市规划不科学,大拆大建==原因:缺乏长远眼光,对后期发展预判不足
推导对策:对城市规划应具备长远眼光,留出必要的后续发展空间,尽量避免大拆大建。
最后,从经验教训中推对策
【例】香港小轿车出行要收取较高比例的费用;英国也收取较高比例环保费
推导对策: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制度,提高小轿车出行成本。
关键词:
“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”展演活动在凤翔学校顺利开展
信阳市市文广旅局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放权赋能培训会召开
淮南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
”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“在榆林成立
定了!在郑州举办的2022中国非遗年会延期举办
喜讯!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“古籍修复技艺”被列为省级非遗
从“非遗进校园”到“非遗在校园”!广东发布20个优秀案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