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一束激光从地面射向太空,与飞翔的卫星精准“牵手”,搭建起一条联通天地的信息高速公路。近日,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利用自主研制的500毫米口径激光通信地面系统,与吉林一号MF02A04星开展星地激光通信实验,通信速率达到10吉比特每秒(Gbps),获取的卫星载荷数据质量良好。这标志着我国成功实现星地激光高速通信的工程应用,星地通信速率迈入10Gbps时代。
当前星地通信主要采用微波技术,但微波频段资源有限。常用的X频段仅有375兆赫兹,近年开始应用的Ka频段也只有1.5吉赫兹,难以满足星地海量数据传输需求,而激光频谱资源极其丰富,带宽可达数百吉赫兹。
“如果说X频段是单车道,Ka频段就相当于四车道,激光则能容纳成百甚至上千条车道。利用激光通信,每秒可传输1部高清电影,速率比现有的微波通信高1至2个量级,最高可达近千倍。”空天院激光地面系统技术负责人、高级工程师李亚林介绍。同时,由于激光发散角很小,能量高度集中,地面系统接收到的功率密度高,卫星就能“轻装上阵”,以远小于微波通信载荷的体积、重量和功耗,实现超高速率通信。激光还拥有更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,用它作为数据载体,能显著提高星地通信安全性。
本次实验成功实现了激光信号双向捕获、稳定建链,通信数据能实时解析、误码重传、断点续传,实现了非稳态信道下的星地激光高速、高可靠通信。
关键词:
“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”展演活动在凤翔学校顺利开展
信阳市市文广旅局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放权赋能培训会召开
淮南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
”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“在榆林成立
定了!在郑州举办的2022中国非遗年会延期举办
喜讯!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“古籍修复技艺”被列为省级非遗
从“非遗进校园”到“非遗在校园”!广东发布20个优秀案例